查看原文
其他

重阳节,古人是如何度过晚秋的?

党雪茜 时尚芭莎艺术 2022-03-19



倪瓒《秋亭嘉树图》轴(局部),纸本笔墨,114×34.3cm,元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


随着晚秋的到来,又到了脱衣靠勇气、起床靠爆发力的时候。然而在这个寒气袭人的季节,古代人可没闲着。今天,时尚芭莎艺术向你介绍古人如何欢度晚秋,领略他们笔下的秋日情趣和审美。




登高眺远

中国传统节日——重阳节到来。在这个适逢晚秋的重要节日里,古人也安排了各式各样的出游活动。因为秋景宜人,登高自然成为古人赏景游玩的必备娱乐活动之一。这种重阳居高远眺的现象就体现在项圣谟的《听松图》中:云崖雾涌,古松挺拔,只见一位高士席地而坐,平和地看向远方。而从题诗我们可探知画家此时此刻的心境:野鹿的踪迹到古松下就消失了,于是席地而坐、听着秋风,将这里的景色作于画中。


项圣谟《听松图》(局部),纸本笔墨,138.5×60cm,清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


清画院所绘的《十二月月令图(九月)》则向我们展示了亲友聚众登高的场景:五六个好友悠闲地盘坐在高悬的岩台上野餐,餐布上置有香甜的美酒和精致的糕点;四周则被高耸的青绿山峰环绕,几棵泛红的古树在云海中零星点缀……怕是再也没有比这更仙境的秋游胜地了。


清院本《十二月月令图之“九月赏菊”》(局部),绢本设色,175×97cm,清,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


赏菊簪花


禹之鼎《王原祁艺菊图》(局部),绢本设色,32.4×136.4cm,清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

古人还有在重阳节赏菊的习惯,历代宫廷、文人乃至普通百姓都将此作为一大雅事追捧。自魏晋以来,重阳节更是与文人风骨联系在一起,其原因是陶渊明曾写下不少关于重阳的诗文,提倡秋天必须要有菊有酒相伴。赵令穰的《陶潜赏菊图》就致敬了这位重阳节的偶像:古朴的小亭中,陶渊明与一人对坐赏菊,周围秋色正浓,秋花争放……


赵令穰《陶潜赏菊图卷》(局部),绢本设色,30×416.4cm,北宋,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
画中与人对饮赏菊的陶渊明

到了清朝,赏菊更是成为宫廷秋天活动必备的项目。陈枚的《月曼清游图册之“重阳赏菊”》就展示了宫廷嫔妃们于重阳节欢聚观看菊花的场景:庭院内盆景菊花争相斗艳,六七个衣着华丽的嫔妃时而攀谈、时而细致地观赏着一株黄菊。画家下笔工整细腻,不仅用色鲜亮明艳,将纤瘦飘逸的嫔妃们刻画地淋漓尽致;同时采用西洋焦点透视法将楼台房屋写实地描绘出来,使观者充分体会到富贵雅致的宫廷情趣。


陈枚《月曼清游图册之“重阳赏菊”》(局部),绢本设色,37×31.8cm,清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
清院本《十二月月令图之“九月赏菊”》(局部),绢本设色,175×97cm,清,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

除赏花外,古人还喜爱在重阳节当天佩戴茱萸,意为避难消灾。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名句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讲的就是过节时男女头上插花的场景。因此,古代绘画中也常常出现贵族男女簪花的有趣现象。


钱慧安《簪花图》(局部),绢本设色,142×80cm,清,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
苏汉臣(传)《货郎图》(局部),绢本设色,159.2×97cm,北宋


天伦之乐


欢度重阳之外,晚秋也是尽享天伦之乐的时节。屋外秋意逐渐转浓,色彩愈渐丰富,何不携全家一同欣赏?以下这幅《道光帝喜溢秋庭图》描绘的就是秋日里皇帝与嫔妃、子女在庭院中赏花嬉戏的场景。


佚名《道光帝喜溢秋庭图》,纸本设色,181×202.5cm,清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

图中道光帝悠然地靠在罗汉床上,嘴角上扬、目光温柔地注视着在院中玩耍的皇子和公主;皇后则端坐在一旁,神情温顺地看着院中牵手的妃子和皇子——或许她也在期待着能像寻常妃子那样与自己的孩子一同嬉戏。园中菊花盛开,枫叶也已变红,晚秋气息围绕着和睦美好的宫廷一家。


图中牵手的妃子和皇子

苏汉臣的《秋庭戏婴图》则更向观者呈现了金秋时节的天真烂漫:图中满脸稚气的姐弟二人正专注地玩着推枣游戏;大朵的芙蓉和小瓣雏菊于他们头顶绽开,映射着秋意满园的富贵家庭。画面构图变化丰富、人物刻画细腻,将孩童们全神贯注于游戏的场景表现得极具吸引力。


苏汉臣《秋庭戏婴图》,绢本设色,197.5×108.7cm,北宋,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


秋狝围猎


郎世宁《乾隆皇帝围猎聚餐图》轴(局部),绢本设色,317.5×190cm,清乾隆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

古有说法:“春蒐夏苗,秋狝冬狩”。表达在春天搜寻猎取未怀孕的鸟兽,在夏天捕杀损害庄家的害兽,而到了秋天和冬天,因为万物已经养成,可以尽情地猎杀。一幅传为南宋陈居中所绘的《胡骑秋猎图》描绘的就是古代胡人秋天出猎的情景:戈壁大漠、骑着马的围观群众、纵马疾驰的骑手、垂死挣扎的猎物……可见寒冷的秋意也不敌激烈运动所带来的热血澎湃。


陈居中(传)《胡骑秋猎图》,绢本设色,24.4×27.3cm,南宋,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
图中胡人骑手正在追捕猎物

到了清朝,满族帝王极为重视演练骑射,于是决定每年举行木兰秋狝。所谓“木兰”,本系满语,意思是捕鹿。这一活动不仅是清朝皇帝用来沿袭满族的狩猎习惯,也为定期接见蒙古王公贵族,以便巩固满蒙关系、维护统一的需要。


作品《乾隆皇帝一箭双鹿图》反映的就是晚年秋狝行猎的情景:飞驰的白马上,乾隆帝正在娴熟地布箭,而刚刚射出的利箭则击中不远处的一双野鹿——他们垂死在地,成为帝王这次围猎的战利品。


艾启蒙(传)《乾隆皇帝一箭双鹿图》(局部),绢本设色,167.5×113.2cm,清乾隆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


泛艇垂钓


除了打猎,秋天也是钓鱼的最佳时节。而垂钓往往也暗含着隐逸的避世情怀:隐居不仕的渔翁以垂钓来排忧解愁,意为坚守不屈的品格。《秋林独钓图》中的高士孤身垂钓,简易小舟朝着远处空灵的水域缓缓驶去;近景枯枝落叶则呈现出寂静萧条的晚秋景象,也暗示着画家思念旧朝故土的情绪。


朱耷《秋林独钓图》(局部),纸本笔墨,197.5×57.3cm,清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

钓鱼常常意味着要泛舟,所以古人同样热爱划船出游。寻得一处幽境山水便可将晚秋的绚丽景色尽收眼底,正符合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。元代盛懋便在《秋舸清啸图》中描绘了一位贤士在秋天坐船出游的场景: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半露着胸膛仰卧在船上作长啸状,一旁有美酒佳肴相伴,好不惬意自在。人物刻画生动形象,仿佛在邀请观者踏上隐士的小舟,品上一杯美酒,尽享秋日情趣。


盛懋《秋舸清啸图》(局部),绢本设色,167.5×102.4cm,元,现藏于上海博物馆


秋山避世


古代文人墨客热爱隐居生活,常常向往着桃花源般的避世场所。在秋天,山间唯美旖旎的风光也令人心神向往:绚烂的红叶、枝繁叶茂的山林和临水的草堂……王蒙的《秋山草堂图》就为观者呈现了一幅秋日生活情趣的画面:幔帐熟睡、窗前纺织、卷裤捕鱼、卧塌读书……整幅画面透露出浓浓的烟火气息,只见秋山中生机勃勃的隐居趣味。


王蒙《秋山草堂图》(局部),纸本设色,123.3×54.8cm,元,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
图中小窗幔帐之下,一人似乎正在熟睡。
图中一村民挽起裤脚,坐在水畔支网捕鱼。

说起秋天,我们似乎总能被激起一种悲寂萧条的感觉,然而正如刘禹锡所感叹的“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言秋日胜春朝”。古代人面对晚秋美景,登高远眺、赏菊作乐、打猎钓鱼,丝毫没有受到忧伤情绪的影响,反而将生活中的情趣无限放大。不禁试问,身处在快节奏的现代洪流中,我们又能找到什么不一样的秋日乐趣呢?




精彩回顾:

图伊曼斯:精妙绝伦的中国世界观

谁说山水画不能小清新?大师钱选教你玩转青绿山水!

全球最一的艺术院校到底是哪家?

 















编辑、文  党雪茜

本文由《时尚芭莎》艺术部原创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